21便民:[生活百科] [切换城市]

...

惊!见到这样的植物,说明附近可能有矿

现在人呀,总是用家里有矿来形容有钱人!!所以为了变成有钱人呢,小植今天请来了一群厉害的植物,他们能寻矿,拥有他们,你就是下一个家里有矿的小伙伴啦!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天,鲁班行走在一座高山上,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结果手被茅草划破了。他仔细观察这些茅草,发现它们的边缘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开始联想:如果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后来,他根据这个想法终于发明一直沿用至今的“锯”。 1iF21便民网

这个和我们今天要说的矿矿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就是鲁班先生虽然呀也是遇见了茅草,发明了锯子但是,茅草大量存在的地方很有可能出现镍矿呀,正因为鲁班先生不知道这个,所以,没准错过了一座矿山,家里有矿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和他无缘了(以上都是假的,鲁班先生的锯子很厉害)为了大家不做这样的人,为了大家争做有矿的孩子,所以这篇文章请认真读,读三遍,没准……好废话不多说,我们首先来看看到底哪些植物坐拥矿山。 1iF21便民网

1iF21便民网

早在几百年,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记载说,“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锈,下有铜器”、“山上有葱,其下有银;山上有薤、其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小植不是胡说八道吧,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呀)经过地质学家多年的努力,现今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的、能够在找矿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指示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iF21便民网

铜草———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学名叫“海洲香薷”。矿质学家由于其强大的寻铜手段,连名字都给换了。我国学者曾在他的指引下曾经发现了多个铜矿。你以为他就这点本事?不,它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指示植物,而且能够吸收土壤中过多的铜元素,然后将自己的根、茎、叶、花贡献出来炼铜,当然把它利用成肥料,也可以解决一些土壤缺铜的问题。 1iF21便民网

铁桦树——水都拖不起的木头,(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和朝鲜接壤地区,生长着一种木质很硬的树,叫铁桦树。他们是一种很神奇的木头,下水就沉,水泡着也不腐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人们拿他没有办法)铁桦树木质坚硬,连铁钉都很难钉进去,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之一;人们把它用作金属的代用品,前苏联就曾经用铁桦树制造滚球、轴承,并用在快艇上。铁桦树的木质之所以如此坚硬,是由于吸入了大量硅元素的缘故。根据铁桦树的生长特点和区域,就有可能找到硅矿。 1iF21便民网

石竹——金矿在手,洛阳花,长安花,管他哪里花,有我就是有钱花。这个分布面积极广的野生中国石竹,在1985年,确定它就是金矿直接指示植物。在7~8月开花期,由于红色石竹花易于识别,用于发现金矿点和异常点特别有效。所以呀,路边的野花还是要看看的,没准它就枕着金矿呢 1iF21便民网

玉米——同楼上。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两位化学家对一片地里的玉米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他们将玉米烧成灰,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成分,结果竟然在玉米灰里面意外地发现了黄金。玉米为何会含有黄金呢?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那里的土壤、矿石中也含有微量黄金,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分散的黄金,并在体内聚集,从而造成了这种结果。后来,人们在那里真的发现了一座金矿。小植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其实在想,为什么他们要烧这个玉米,我家的玉米咋没给我生黄金呢? 1iF21便民网

冬青树——事出反常,必有铬铁1810年,美国一位地质学家在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交界地带勘查时发现,那里的冬青树叶脉为绿色,但叶子的其他部份是黄色。这位地质学家猜测,这是不是地下某种矿物元素所导致的结果。他集中精力在叶子黄得厉害的地方进行勘查,果然找到了含量很丰富的铬铁矿。 1iF21便民网

1iF21便民网

金属矿的存在能给植物染上特殊的颜色。或者让植物长得比较畸形或者反常的地方才有可能尽管利用指示植物寻找矿产资源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但单纯依靠植物的导向作用,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造成植物异常表现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形、地貌,等等。毋庸置疑,指示植物在找矿工作的前期作用重大,正是这默默无闻的向导在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诉说着丰富的信息。 1iF21便民网

1iF21便民网

只是,在这一基础上,人们还需要辨明真伪,结合多种方式,发挥各种找矿方法的优势,探索深埋地下的宝藏。各位亲呀,不要以为这样你植物找矿有个重要前提,就是植物下方的矿产资源必须十分丰富,如果储量很低,指示效果几乎是没有的。与现代化的科学勘探技术相比,植物找矿也仅仅能起到一种辅助性功能和一种大致的指向性作用。“即便某一地区内的某一种植物出现了明显的指示迹象(比如颜色出现显着变化),也必须通过其他更为先进的科学手段作进一步勘探,如果单纯寄希望于植物来完成使命,还是有点悬的哦。”1iF21便民网


(浏览:)